- A+
电网本质安全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,在国家提出“质量强国”战略、全社会质量意识普遍提高的当下,电网物资供应商偷工减料、以次充好的现象仍然存在,物资质量管控形势依旧严峻,亟需通过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,提高监造、抽检等工作水平,从源头为电网安全运行扫清障碍。
在国网公司第四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中,就涌现出了这样一些“金点子”,解决了许多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,快来了解一下吧!
一、滴滴监造——基于“互联网+”的监造智慧管理
为了响应质量强网的号召,天津公司创新应用“互联网+”技术,开发监造APP,围绕资源匹配、过程管控、作业标准、结果评价四大方面营造智慧监造,针对性解决了监造工作难统筹,监造现场难管控,监造工作难保障,监造结果难评价的问题。
● 针对难统筹的问题,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监造资源信息库,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实行实名制管理,创新了发、抢、派的竞价模式,实时发布监造任务、一键派单、抢单,若无人抢单则使用就近原则进行自动派单。
● 针对难管控的问题,创新开发现场管控模块,通过人脸识别、可视跟踪、实物ID技术,将作业人员表现实时反应给管理人员。人员刷脸签到、作业轨迹留痕、设备身份识别,让监造管理随身随行,监造无忧。
● 针对难保障的问题,开发了现场作业模块,固化了监造作业标准,建立了缺陷信息库,并利用多媒体技术,在线记录监造全流程,开通远程会诊功能,确保监造零差错。
● 针对难评价的问题,建立积分评价体系,实现监造工作的一对一评价,并对监造人员和监造单位进行精准画像,结果可应用到新任务的委托中。
二、智能电缆监造移动作业平台——E缆无余
针对首都电网电缆使用量大、电压等级高、政治供电责任大的特点,北京公司在电缆专业推广监造工作,并基于行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创新开发智能电缆监造移动作业平台,实现对电缆监造工作的全过程智能管控,针对性解决电缆监造工作中靠经验、刷人头、厂家分散、资料繁多等难点,让电缆质量隐患消除在出厂前。
● 菜单式监造:将规程中的质量管控要点依工序录入平台,监造人员依据提示有序开展监造工作,将以前的靠经验监造升华为菜单式监造。
● 人工智能答疑:通过专家指导模块的人工智能答疑,调用监造经验数据和事故案例,解决现场实际问题。
● 远程监督:运用数据化手段、信息化技术实现监造工作的远程监督考勤,及时纠偏。
● 资料电子化:实现了资料从纸质版管理到电子版管理的跨越,日常资料直接录入平台,并智能化归集,确保资料收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。
三、智贯全程,数尽其能——配网物资智检平台
传统检测存在三大问题:一是检测作业耗时长,摆地摊作业,搬运接线工作反复,效率低下;二是过程记录全手工,费事又费力;三是疑难杂症难诊断,面对绕组材质造假、容量虚标两大难题,不拆判不了、拆了用不了。
为解决以上问题,浙江公司研发了配网物资智检平台,创新应用多种技术,实现了自动化流水作业、信息化全程管控、智能化诊断分析,检测能力和检测效益得到大幅提升。
● 自动化流水作业:创新应用多目标优化算法,优化工位设计,以最优的场地、人工和设备配置,实现检测规模的最大化。
● 信息化全程管控:创新应用机器视觉技术,实现铭牌信息的智能识别和结构化转换;创新运用UWB无线定位技术,实现试品的精准定位和动态跟踪;创新应用多设备信息集成技术,实现数据自动采集、报告自主生成。
● 智能化诊断分析:利用海量检测数据,通过SEM参数寻优,筛选关键参数,建立起概率风险评估模型,形成智能化诊断分析方法,实现非常规问题的批量化诊断。
四、智能卫士—国内首套物资柔性检测系统
针对物资检测工作存在着的检测量大、耗时长、检测效率低、检测结果易被篡改、报告繁多、信息琐碎等诸多问题,江苏公司研发了国内首套物资柔性检测系统—智能卫士,大幅提升了检测作业的自动化、智能化水平,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得到充分保障。
● 采用模块化设计:9个工位,19类物资,一个工位就可以完成一个或多个设备的所有检测项目。
● 设计万能工位:工位可灵活改变用途,既可以是设备检测平台,也能是方法试验平台或者流程验证平台,以适应爆发性的检测需求。
● 智能试验技术:智能切换线、一线多用试验引线,接一次线,就完成所有的试验项目。
● 信息管理系统:智能分析试验数据、自动生成检测报告,在节省人力的同时,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客观性。
● 大数据辅助决策技术:建立结果判定标准库,构建分级评价体系,在积累大量的数据之后,可用于合格判定,还能在招标采购、质量监督、供应商评价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。
好了,关于物资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创意,今天就讲到这里,有没有被这些“奇思妙想”惊艳到?